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2章 乡试结束

就这两道策论题而言,朝廷正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,要解决南北对立的问题了。南北方的矛盾不仅发生在朝堂上,在民生中也是极为常见。

从宏观上来看,南方经济水平较高,需要加强南北联系,促进南北合作,由南方来带动北方的经济发展。

武国定都北方是历史遗留问题,这造成了集北方全力建造京城,而其他城镇则十分落后的现象。

但策论题不能只看宏观,微观上的具体操作策略才是考试的重中之重。好在陈容历史学得不错,他知道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方法可以参考——开凿大运河。

前世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,极大地促进了南北的物产与经济交流,使得丝绸、棉布、粮食等货物可以在运河上广泛流通。同时,商运的繁盛可以令沿岸兴起数十座商业城镇,这里面有南有北,对两边都有好处。

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大,漕运会逐渐发挥出政治与军事功能,成为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手段,比如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古代建不了高铁,漕运就成了最快的长途运输方式,当南北士人往来愈发密切,文化彻底融合之后,就连科举南北取才的问题都能顺带解决了。

于是陈容在答第二道题的时候,顺便点了一下第一题,按照前世脱口秀的说法,这叫“call back”,东北话叫“回手掏”。

他不知道考官吃不吃这套,只是正好想到这了,所以就写了下来。

陈容前世参观过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,对大运河的开凿过程虽然不算了解,但多少有个印象。对应到武国的地图,陈容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大概的航线,至于具体如何实施,这是工部需要考虑的事情,总不能要求他在策论考试里给你们写清楚吧?

如果区区考生都有这个本事,还要你们工部干嘛?

最后,陈容着重强调了开凿大运河之举,功在后世、利在千秋。当世的建造虽然会劳民伤财,但是运河开通后定能造福万代,让武国维系千百年的繁荣昌盛。

以武国现在的机械水平,开凿运河肯定少不了要征调民夫,在这方面,陈容也想了一些点子。比如征调灾民和罪犯,给灾民粮食,给罪犯减刑,他们自然会心甘情愿为朝廷干活。在民间征调百姓时,也要辅以免税、子女获利等优惠措施,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。

另外,运河的开通是对北方大大有利的事情,因此要多在北方进行宣传,鼓舞民众为国出力。而在南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